本篇文章1269字,读完约3分钟
海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主要基于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 也就是说,利率管制会引起金融抑制,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资金无法得到比较有效的配置,金融机构和公司的行为就会扭曲。 但是,金融危机表明,以前从国外传来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无从下手。 目前,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经济系统更像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而不是封闭的均衡系统(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发现,收益增长规律的经济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
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曲折、时间长,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了准备准备阶段,前后经过了十多年;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前后经过了5年左右。 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实施,聚焦于1980年3月美国政府制定的《1980年废除对存款机构的管制和货币管制的法案》和1982年10月制定的《1982年存款机构法案》两个法案。 1986年4月,存折存款账户的利率上限被废除,管理当局设定存款利率上限的权利失效,标志着美国利率自由化的进程到此结束。
由于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大银行竞相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甚至出现了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 小银行措手不及,被大银行吞并,甚至倒闭。 的实践证明,利率市场化符合收益增长规律,大银行越来越强,小银行相继倒闭。
阿根廷是拉丁美洲第一个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 但是,其利率市场化是在国内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进行的。 多次改革实施后,阿根廷国内利率迅速上升,利差进一步扩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热情高涨,国内资金供给跟不上,资金诉求者向利率偏低的国际金融市场借贷,导致外债过度膨胀,许多公司选择银行贷款
韩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过去了近30年。 20世纪70年代,韩国引进了可转让的大宗存款、短期债券回购协议等丰富的金融市场产品。 1981年,韩国放开商业票据贴现利率,开始尝试利率市场化。 1986年,韩国银行间拆借、公司债券、大额可转让存款利率相继放开。 1988年,韩国宣布取消对大多数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和两年期以上存款利率的管理,基本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 但是,1989年,由于韩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加剧、市场利率暴涨,政府不得不通过“窗口指导”重新限制利率。 在总结和反思上次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1991年,韩国再次推进利率市场化。 由于那时市场基础已经成熟,推进计划周密,到1997年韩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全面实现。
智利的利率市场化也没有顺利进行。 1974年,智利政府开始推进经济自由化改革。 到1979年,银行私有化、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等改革已经完成。 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各项基础条件尚不成熟,1976年至1982年,智利出现了超高利率时期,年平均实际利率达到32%,银行大量破产,央行不得不采取发布指导性利率的方法重新调控利率,重组银行。 在银行重组基本完成之前,智利央行没有公布指导利率,而是转向公开市场操作以吸引市场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在调查的44个国家中,约有一半的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生了东南亚各国、中南美地区各国、日本等金融危机。
来源:时代商情报
标题:“各国利率市场化情况”
地址:http://www.sibuweilaijishi.com/sdjj/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