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9字,读完约3分钟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这家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放松了信用,与雷曼兄弟破产时如何相似,但世界不能指望再有同样的效果。 许多新兴经济体财政手段的运用空之间缩小,其原因是2008年货币宽松带来的后遗症,如信贷水平上升、房地产泡沫和坏账担忧、巨额投资损失等。 另外,即使政府释放越来越多的货币,其影响也会变小。 因为更难发现优秀的投资项目。
花旗集团新兴市场经济首席经济学家鲁宾( david lubin )认为,由于中国投资热潮带来了投资效率急剧下降的副作用,目前每增加一个gdp单位所需的投资就会增加,需要越来越多的信用支持
在扩大公共部门融资方面,中国政府是新兴市场经济区块中最激进的。 中国主权债务占gdp的比例从2007年的20%扩大到去年的26%,促进了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繁荣和对大宗商品的诉求的提高。 波兰主权债务占有率也在扩大,同期从45%扩大到56%。
在危机之前公共债务水平就很高的巴西、印度等国家更为谨慎。 但快速发展的中国真正的信用繁荣发生在民间而不是公共债务行业,是由低息和银行贷款意愿推动的。
英国咨询企业凯投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私营部门信贷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107%扩大到去年的127%,同期巴西、土耳其、波兰民间信贷占gdp的比重也扩大了20个百分点。 信用增长缓慢的国家是例外。 例如,对上次信贷泡沫心有余悸的韩国,以及通货膨胀持续而高利率的印度等。
但是,其他地区的信贷全面激增。 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私营部门信贷增速年率超过20%的是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俄罗斯。
信用增长是有利可图的,特别是对快速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府可以利用信用建设基础设施,企业建设新工厂,家庭购买住房和耐用的消费品,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 美国gmo基金董事长arjun pecha表示:“我认为信用的快速增长对新兴经济体中产阶级的崛起起了很大的作用。 ”。
但是,信用增长的速度也很重要。 快速增长一般与监管不善和房地产投机有关,导致放贷和非生产性投资。 例如,信贷扩张总额占中国2009年gdp的比例约为一半,年也是如此。
根据花旗集团的计算,2002-2008年,中国每增加1个单位的gdp就需要4个单位的投资。 2009-年上升到5个单位。到2008年,gdp每增加1个单位需要1.8个单位的信用; 2009-年上升到3.6个单位。
经济快速增长,投资的低效率很容易被掩盖。 但是,现在随着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信用繁荣的真实价格浮现出来。
国际清算银行在本月发表的年度银行领域的报告书中指出,信用的快速增长“常常是金融危机的前兆”。 巴西、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的房地产和公司贷款服务价格达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且发达国家自2008年以来采取的货币刺激措施未能形成自我持续的经济增长,相反削弱了出口导向型新兴经济体的信心。
来源:时代商情报
标题:“新兴市场债务攀升 货币宽松效果打折”
地址:http://www.sibuweilaijishi.com/sdjj/7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