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8字,读完约4分钟
北京时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欧洲央行相继宣布降息,英格兰银行当天宣布推出500亿英镑规模的新货币刺激政策。 步调一致的降息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全球经济的“共振”,另一方面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两大经济区块同日降息
中国人民银行7月5日晚宣布,将从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降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0.31个百分点。 其他各等级贷款基准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是央行不到一个月来第二次降息。
宏源证券研报报道,本轮降息是1992年以来罕见的第三次降息周期。 迄今为止的两次降息周期分别是1997年后和2008年后。 为了对抗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6次下调存款利率2008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后,央行3次下调利率。 碰巧的是,在央行宣布降息之日,欧洲央行决定将欧元区主导利率从1%降至25个基点至0.75%的历史最低水平。 新利率将于7月11日起正式生效。 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12月以来首次降低利率。
两大经济板块当天宣布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在集体放缓。 瑞穗证券亚洲企业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保证增长已成为主要经济板块的普遍共识。 一个证据是,在中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宣布降息当天,英格兰银行发起了500亿英镑规模的第三轮货币刺激措施购买资产。 沈建光预测,美国在经济疲软、财政空之间有限的情况下,未来刺激经济需要依赖货币政策,推出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仍是其选择。
事实上,在两大经济体区块宣布降息之前的6月初,澳大利亚央行决定将现金利率从25个基点下调至3.50%。 这个数字接近2009年末的水平。 而且,澳大利亚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委员认为,货币政策还有再次小幅放宽的余地。
除发达国家外,一些小新兴经济体国家也加入了降低利率的阵营。 巴西央行5月31日将基准利率从50个基点下调8.5%,为自年8月以来连续7次降息,下调后基准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更早的时候,印度央行于4月17日宣布,将银行基准利率下调至50个基点,为印度央行3年来首次下调基准利率。
将来也有可能降低利率
中国农业银行高级宏观拆船师王静文认为,经济放缓已经是全球趋势,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宽松阵营。 “由于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今年上半年新兴经济体率先降低利率,欧美等发达国家选择了按兵不动。 但是,物价现在不是欧美发达国家担心的首要问题,刺激经济增长是不可接受的。 在利率水平低的情况下,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变高。 其他一点也没有采取降息政策的国家也相继加入降息阵营。 ”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央行年内将两度降息,并在不对称降息基础上加上贷款利率下限进一步扩大,保证增长的意图十分明显,再次降息有助于公司融资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如果经济比预期下跌,不排除年内再次降低利率的可能性。
王静文认为,采取全球普遍降息和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共振”。 “各国的经济刺激政策通过贸易、投资等途径传到其他国家,形成政策的合力。 ”面对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货膨胀的担忧,王静文认为,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不存在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除了降低利率之外,还需要追加“处方”
王静文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没有直接作用,只是降低了财务压力。 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可能会与预期相差甚远,事与愿违。 因此,全球范围内的利率下降对宏观调控和相关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静文指出,除降息外,还需要采取减税、增加居民收入、降低民营企业进入门槛等进一步措施,增加公司投资的动力和机会,刺激居民的支出意愿。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降低基准利率、降低资金价格将有助于释放较为有效的投资诉求。 此前,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利用价格杠杆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了民营公司的快速发展环境。 如果执行有效,这个意见可能会比降息更现实。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在当前货币政策放松的情况下,银行的部分监管指标如放贷比例、资本充足率等仍维持上次经济过热时的水平,构成了对当前信贷投放的明显制约。 特别是坏账率的指标,已经引起了金融运营的扭曲,所以必须考虑适时调整。
来源:时代商情报
标题:“世界经济进入降息通道 保增长已成共识”
地址:http://www.sibuweilaijishi.com/sdjj/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