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8字,读完约3分钟

韩国零售公司曾经在中国经历了高速扩张,但最近不振的销售业绩受挫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区块,其潜在的市场规模给韩国零售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 韩国零售公司在中国经历了高速扩张,但最近不振的销售业绩受挫。 韩国大型零售店在阵痛中反省,悄悄地调整着中国市场的战术。

上个月,韩国零售业龙头乐天百货公司决定放弃位于北京王府井的乐天银泰百货公司。 2008年开业的乐天银泰百货第一年出现赤字,此后四年累计赤字超过1100亿韩元(约1亿美元)。 乐天百货公司打算将所持股份出售给合作伙伴银泰百货公司和第三方,这将是首次转让仍在运营中的百货公司。 乐天百货旗下的乐天百货公司业绩也不佳,去年在中国新建了15家店铺,但很多经营都亏损。 据此,乐天市场放慢了扩张的步伐,今年在中国新开店的店只有一家。

“韩国零售巨头转变在华市场战术”

韩国零售业排名第一的伊豆在中国也饱受煎熬,中国企业去年的赤字达到了952亿韩元。 面对这一不利局面,易购去年解决了11家经营状况不理想的大型卖场,其中7家抛售股票,2家出售资产,2家关闭,目前中国只剩下16家卖场。

韩国零售公司从本国市场的成功者到中国市场的失败者,有很深的理由:

一是推迟占领市场的时机。 欧美、日本等大型零售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其企业形象先占据中国顾客的心理,其店先占据繁华商圈的有利位置。 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晚的韩国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二是本地化推广不成功。 本地化是零售公司在海外市场成功的必要因素。 但是,韩国零售公司在商品结构和卖场运营方面多直接采用“韩国方法”,错误地认为与中方公司合作是本地化的捷径,在本地化方面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

“韩国零售巨头转变在华市场战术”

第三,很难克服文化差异。 在了解客户心理方面,韩国公司多以新鲜食品和高档商品为中心进行陈列,以维持高档卖场的形象,而中国客户对低廉的价格很敏感; 在卖场管理方面,韩国公司与中方合作加速了融入市场,但最后发现双方在经营方式和采购计划等方面差异较大,公司文化矛盾突出,导致效率低下,竞争力下降。

“韩国零售巨头转变在华市场战术”

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动摇韩国零售业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而是在承认自身错误的基础上,继续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对中国市场战术进行了巨大的调整。 其中最重要的是扩张方向的变化。

韩国零售公司认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零售业行业已经呈现竞争过剩的局面,留给韩国公司的快速发展空之间非常狭窄,今后将着力于中国在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 易购相关人士表示,与杭州、苏州等大城市以往的投资方向不同,今后将全力推进二三线小城市的扩张方案。 乐天百货撤出北京后,天津店将于今年9月开业,目标是青岛、威海、沈阳等城市。 乐天百货公司计划到今年为止将海外营业份额比重从目前的3%提高到20%,中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韩国零售巨头转变在华市场战术”

韩国零售公司的战略可以说是战术收缩和战术转移,目的是不要过度竞争,在利润空之间赚钱,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注意。 但可以肯定的是,韩国零售公司要真正适应中国市场,还需要越来越多的努力。

来源:时代商情报

标题:“韩国零售巨头转变在华市场战术”

地址:http://www.sibuweilaijishi.com/sdjj/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