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7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时间5月17日凌晨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四公布的报告显示,世界央行通过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措施拯救世界经济的方法已经见效,但这些措施存在非凡的跨国环境外溢效应,需要退出 imf还表示,如果经济适度增长,各央行可能需要缩小量化宽松( qe )措施的规模。

“IMF:全球央行应在经济适度增长时削减QE规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此前比较各国央行在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采取的对抗措施的最详细调查报告中,重申了较早时对这些措施已经见效,但效果越来越小的判断。

但在这份最新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幕僚也提出了许多场面,试图证明未来退出宽松政策时损失可能会加剧。 这个问题在很多国家都在讨论,包括美国在内,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美联储也处于风口浪尖。

报告称,除了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之外,世界央行还通过购买债券等措施向经济体系注入数万亿美元、欧元和日元,以促进经济增长。 这些方法招致了对将来可能引起通货膨胀的批评。

报告指出,“一个重要的担忧是,货币政策被要求发生许多事件,但没有被用于落实这些措施带来的喘息空期间所需的财政、结构和金融板块改革。 ”。 报告强调,“这些改革是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和稳定经济复苏,允许最终结束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所必须的。”

“IMF:全球央行应在经济适度增长时削减QE规模”

对央行的批评认为,维持利率超低水平可能会冒着4年多来未来通胀的风险,助长下一次资产泡沫,给这些机构造成严重损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说,有证据支持这些批评意见。

报告指出,美联储、日本央行和英格兰银行如果需要抛售债券以加速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缩小,或者为了防止这些资金流入信贷市场引发新的泡沫而向所持有的私人银行支付利息,任何情况都将大幅增加

报告指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的最严重情况下,日本央行遭受的损失可能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对英格兰银行的损失将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6%,而美联储的这一指标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

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称,这种损失越来越多是政治问题,不会危害真正的经济,也不会阻碍央行继续自己的工作。 “如果没有实际或可怕的政治干预,央行的损失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不应该限制货币政策的实施。 ”

关于另一种风险,即超宽松货币政策鼓励投资者向收益率高的新兴市场投入资金的跨国环境溢出效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存在风险,但表明迄今为止,这种风险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增大,但还不到应该警惕的程度。 更高的大宗商品价格和经济增长依赖这些资金流等因素可能是结构性的,全球市场情绪突然转变的担忧也是合理的。 ”“孔军”

来源:时代商情报

标题:“IMF:全球央行应在经济适度增长时削减QE规模”

地址:http://www.sibuweilaijishi.com/sdjj/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