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8字,读完约3分钟
货币政策的中性态度不必对流动性过度担忧
本周以来,随着月末财政支出力度的加大,央行灵活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精准对冲当日大额到期量。 11月28日,央行宣布通过利率招标的方式进行了2500亿元的回购操作。 其中,7天1300亿元,14天1100亿元,63天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45%、2.60%、2.90%,与前期操作相同,完全对冲当日到期量,净投入为零,本周也为5600亿元
临近月末,面对mpa (宏观审慎判断)高考、取现等压力,机构间放贷资金的热情下降,资金面将例行收紧。 市场人士表示,随着流动性供给从月初到月末逐渐增加,央行的投入量也从月初到月末理论上逐渐缩小,央行目前仍在采取削峰填谷的操作,货币政策中性态度没有变化,大部分率不像年末资金方面的极端紧张状况
当天市场依然保持平衡,资金价格下跌相互显现。 除了shibor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隔夜品种下跌2次,1月期品种小幅下跌0.01次外,其余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中,1日期的品种从3.59个基点下降到2.7728%,7日期从4.54个基点上升到2.9202%。 在交易所质押式国债回购利率方面,许多品种的价格大幅下跌,表明非银机构资金紧张状况较前几天有所好转。
兴业证券( 601377,股吧)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每月月中纳税提振流动性、月末财政支出释放流动性的影响下,机构感受到的资金面波动幅度并未因削峰填谷而完全平滑,反而是月中纳税期资金面的偏差。 央行持续回收资金,放开财政存款),次月初流动性稍宽松(月末财政集中支出,部分原因是,低超储蓄率表明现银行间流动性供给减弱,银行获得短期资金后提取资金的意愿不强。 随着资源管理新意见征集稿的出现,在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大背景下,结构性不足的状态很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
据联信证券董事社长李奇霖介绍,目前,以同业存款为首的债务人方面再次开始量化上升,市场开始担忧年末的流动性风险。 资金供给方面的问题是,现在超储蓄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在这样低储蓄率的环境下,通常的抽水因素要慎重地出现在资金流出方面。 资金流向了银行,但在低超储蓄的背景下,流动性分层明显,银行自有资金,溢出到非银的量少,难以改善交易所的流动性环境。 要看现在的市场,必须在交易盘主导的市场结构的大背景下看。 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高波动、大调整、情绪市场、玩乐的预期将成为常态。
原标题:货币政策的中性态度不需要对流动性过度担心
来源:时代商情报
标题:“货币政策中性态度未变 对流动性不必过度担忧”
地址:http://www.sibuweilaijishi.com/sdgdxw/12530.html